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内务部、外交部、华侨事务委员会关于华侨眷属出国要求发给结婚证和华侨亲属证明书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4:06:53  浏览:95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内务部、外交部、华侨事务委员会关于华侨眷属出国要求发给结婚证和华侨亲属证明书的通知

内务部 外交部 等


内务部、外交部、华侨事务委员会关于华侨眷属出国要求发给结婚证和华侨亲属证明书的通知
内务部、外交部、华侨事务委员会



最近有的华侨来信反映:他们住在国内的家属要去国外和他们团聚,向有关国家申请入境,需要提供结婚证件或亲属关系证件。但有的侨眷结婚已经多年,原来就没有结婚证书。经向当地人民委员会要求补发结婚证件,地方人民委员会又以事无前例,不予发给。为了加强团结华侨、照
顾华侨家属出国和自己的亲人团聚,对解决华侨家属要求发给结婚证件或亲属关系证件的问题,作如下通知:
一、对于解放前结婚的华侨眷属为申请出国要求补发结婚证件的,经调查属实后,应当发给结婚证明书(参阅附件格式一)。
二、对于解放后结婚的华侨眷属为申请出国要求补发结婚证件的,无论是否办过结婚登记(如:有的办过结婚登记,结婚证已经遗失,有的没有办过结婚登记),都应当查明情况,发给结婚证。
三、对华侨的父、母、子、女为申请出国要求证明亲属关系的,经调查属实后,应当发给华侨亲属证明书(参阅附件格式二)。
四、结婚证明书和亲属证明书,仅为华侨向侨居地政府为他们的亲属申请入境之用。如果华侨和他们的家属为了其他目的而要求发给证明,应当另按有关规定办理,没有明文规定的,请示上级处理。



1956年7月26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履行立案监督职责 强化立案监督效果

胡文学 刘有道


2006年以来,我院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依法履行立案监督职责,加大办案力度,共办理立案监督案件39件47人,其中应立未立案件14件19人,不应立而立案件17件18人,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8件10人,为维护司法公正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立案监督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院针对干警思想上存在的“怕影响与公安机关关系,怕监督不成功影响检察机关形象”等问题,检察长、分管副检察长经常深入侦查监督科了解情况,共同分析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教育干警正确认识立案监督工作在维护司法公正,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干警的监督意识明显提升,监督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同时,坚持把立案监督工作作为诉讼监督的重中之重,与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自侦工作同布置、同考评、同总结,为侦查监督科调整充实了必要的办案力量,安排了专项经费,为立案监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拓宽信息渠道,开阔立案监督视野
立案监督的信息关系到立案监督的力度。为此,我院加大了拓宽信息渠道的力度。一是加强社会宣传,依靠群众发现立案监督线索。始终把立案监督的职能和条件作为检务公开、举报宣传和走访调查的重要内容,在看守所和媒体上公布举报电话,使更多群众了解检察机关的立案监督职能,正确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对案件处理实行全程跟踪,从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干警经常深入到公安局法制办、看守所等部门了解案件的侦查及处理情况,准确收集信息,及时发现问题。三是认真审查逮捕案件,从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注重在阅卷、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三个环节上下功夫,详细审查证据,严格把握漏罪漏犯情况,特别是对另案处理、在逃、共同或团伙犯罪等案件进行重点审查。2007年10月,我院在办理一起盗窃摩托车案件时,经审查发现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唐某盗窃摩托车进行立案,但对其在骑车逃跑过程中将一名小孩撞伤致死的犯罪事实没有追究。后来,我院通过立案监督,建议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最终使唐某数罪并罚。四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在互相配合中发现立案监督线索。主动到烟草、税务、工商、药监等重点行政执法部门走访、座谈,着重对2006年以来的行政处罚案件调卷审查,从中发现了一批线索,监督行政执法机关先后向公安机关移送了7起非法经营犯罪案件。如王某某等人非法经营案,案值60余万元,烟草局已作了行政处罚,我院通过审查,认为王某某已触犯刑法,向烟草局发出《移送刑事案件通知书》,监督其将案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使王某某及其他5名同伙受到了应有的法律追究。
三、突出重点难点,增强立案监督实效
立案监督既是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一项难点工作。我院在开展立案监督工作中,通过抓重点、克难点,努力提高监督成效。一是在正确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中准确监督。我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案件,一般以能够逮捕、起诉、判刑为标准。对未成年人犯罪、初犯、偶犯和轻微刑事犯罪当宽则宽,确保立案监督的质量和效果。二是对立而不查、欠拖不决、以保代释的案件跟踪监督。如犯罪嫌疑人李某某等4人涉嫌寻衅滋事一案,案件发生在2004年,公安机关对李某某取保候审,但2年后仍未作处理。侦查监督科发现后,立即向公安机关发出《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公安机关经过重新侦查,对李等3人提请逮捕。李被捕后,其亲属多次找我院分管检察长和侦查监督科科长无理取闹,但我院坚持原则,多次督促公安机关加大追逃力度,并派员介入侦查,最终使李某某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半。三是对公安机关不应当立案而立案侦查的案件慎重监督。如公安机关以涉嫌诈骗罪提请批捕黄某某、李某某,侦查监督科审查后认为黄、李二人与犯罪嫌疑人吴某(在逃)采取遥控手段虚增棉花重量,事前没有通谋,事后没有分赃,只拿运输费,不构成共犯,拟不予批捕。但为慎重处理,分管检察长亲自参与案件研究讨论,主动与公安机关沟通,最后作出了不批捕决定,并启动立案监督程序,向公安机关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使黄、李二人被及时释放。
(仙桃市人民检察院)

邗江法院分析聚众斗殴案件快速上升的原因并提出对策

聚众斗殴作为扰乱公共秩序犯罪的常见形态,使国家法律确立或认可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公共秩序和共同生活准则受到破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邗江法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发现,近三年该院审理的聚众斗殴案件按照年均151%的速度快速上升,由2008年的5件16人,上升到2010年的21件71人,进而对该类案件快速上升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案件特点

一是斗殴人数众多,年龄低龄化。统计数字显示:2008年该院判处聚众斗殴被告人16人,2009年判处50人,同比上升213%,2010年判处71人,同比上升42%。其中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的被告人占总人数的98%。
二是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文化程度偏低。2008年以来该院判处的聚众斗殴被告人90%以上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上述人员文化程度大多为初中、小学。
三是以地缘或血缘关系为纽带,相互召集。参与斗殴一方大多存在老乡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还有的是亲属关系,因琐事发生争执后,为报复对方,电话联络,相互召集。
四是持械斗殴常态化,后果严重。2008年持械聚众斗殴占100%,2009年持械斗殴占60%,2010年持械斗殴占67%。90%以上造成轻微伤或轻伤的后果,有的甚至致人重伤。
五是斗殴公开化,社会影响恶劣。斗殴人员凭借团伙力量和各种凶器,为泄私愤,不分时间、地点,肆无忌惮地公开进行犯罪,有的凭借群胆群威,无所顾忌地多次作案,公然挑衅社会秩序,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二、原因分析

一是被告人自身原因。被告人文化程度低,法律意识淡薄,讲狭隘的江湖义气,控制力差,处事冲动、偏执,与他人发生纠纷时,往往采取武力方式解决问题,争强斗狠,以达到心理平衡。
二是社会原因。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种社会矛盾与日剧增,贫富分化,就业不稳定,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加之受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了犯罪的发生。
三是政府职能部门原因。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没有整合力量做好预防、管理、整治工作,对特定群体特别是一些无业人员、两劳释放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疏于管理,缺少关爱,对一些娱乐场所、餐饮服务业治安状况管理、监督不力;另一方面公安机关绩效考核任务重,为了追求排名,有些轻微斗殴事件本可以通过治安处罚等形式处理,却往往拔高到刑事处罚。

三、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注重心理疏导。一方面积极整合司法机关、学校、社区、企业、媒体、网络等多方力量,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另一方面做好对特定群体的心理疏导,以企业、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为单位关心他们,合理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整合多方力量,加强综合治理。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定群体特别是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掌握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预防工作,与此同时加强对娱乐场所、餐饮服务业的管理,明确其安全责任,建立预警机制,防止斗殴的发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社区、村委会的作用,及时反馈各组织内部治安状况,做好防控和化解矛盾工作,将聚众斗殴消灭在萌芽。
三是惩罚与教育并重,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一方面对聚众斗殴的组织策划者、持械积极参加者、多次参加者或者累犯要依法从严惩处,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态势;另一方面对在共同犯罪中作用较小、悔罪表现较好的,依法应轻处罚,与此同时要做好释法说理和矛盾化解工作,注重打击与预防并重。
四是严格区分罪与非罪,避免入罪扩大化。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的同时,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考核机制,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注意把握聚众斗殴犯罪的本质特征,避免将群众中因民事纠纷引发的互相斗殴或结伙械斗以及情节显著轻微的斗殴行为入罪,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