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佳木斯市自然灾害救助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22:32:17  浏览:942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佳木斯市自然灾害救助办法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人民政府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文件

佳政发〖2000〗28号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佳木斯市自然灾害救助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佳木斯市自然灾害救助办法》业经二000年九月十四日市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实施。

二000九月十五日


佳木斯市自然灾害救助办法


  第一条 为做好自然灾害的紧急救助和荒情救济,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自然灾害包括干旱、洪涝、风雹、台风、地震、低温冷冻、雪灾、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第三条 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坚持政府领导、民政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方针。
  第四条 各级财政部门每年从当年财政预算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本地的农村自然灾害救济。
  第五条 各级政府要制定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其内容包括应急组织结构、救灾力量的分工协作、救灾重点与次序安排、救灾物资资金准备、灾害评估等。
  第六条 各级民政部门在接到抗洪、抗震等自然灾害应急指令后,应迅速协调有关部门,设置避难场所和救灾物资供应点,做好灾民的转移、安置和救灾物品发放工作。铁路、交通、航运等部门应尽快组织运输工具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和灾民转移、救灾物资运输;粮食部门要妥善安排灾民生活用粮,合理调济救灾粮的品种,保证平价粮源,保证粮食质量;卫生、防疫、畜牧部门要及时开展防疫工作,实行免费服务。
  第七条 自然灾害发生后,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入灾区及时进行查灾、核灾、报灾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救灾资金,保证灾民的基本生活。
  第八条 对因灾造成吃、穿、住等困难成为贫困户,有一定生产自救能力的农民,经本人申请,村委会评定并张榜公布,乡(镇)政府审核,由县(市)、郊区民政部门认定后,发放《灾民证》。《灾民证》由市民政局统一制作,从签发之日起,在签发地有效,有效期为一年。到期由签发机关收回《灾民证》。受灾严重的农民持《灾民证》可享受当地政府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九条 各级政府应视本地财力及灾情研究制定救助办法,提供优惠政策。
  (一)灾民因洪涝、地震等灾害住房毁坏需要重建或临建的,各地可根据灾情,免收、缓收各种建设规费。
  (二)灾民持《灾民证》从事劳务性、经营性生产自救活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优先并简化手续办理营业执照,免收证照费。对灾民到城市经商,工商部门可化出摊位,工商、城建监察、卫生防疫、公安部门可减免收取管理费、占道费、卫生费、治安费。
  (三)灾民无力支付子女学费的,教育部门可减免收取学杂费,保证灾民子女不失学。
  (四)灾民持《灾民证》在劳动、教育部门所属的就业训练中心、职教中心进行培训,可免收或减收培训费用。   (五)对利用闲置的农用车辆临时从事运输的灾民,可凭《灾民证》到所在地运输管理部门办理临时运输证明,并减免运输管理费、地方养路费、工商管理费。对跨区域运输的,有当地民政部门与有关单位协调后有组织地进行。   (六)灾民进山搞采集山产品进行生产自救(防火期除外),林业部门应优先予以安排。
  (七)对因灾造成农田绝产或半绝产,上缴当年提留、统筹款有困难的农户,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可根据受灾程度给予减免缓照顾。
  (八)粮食、烟草等部门要优先收购灾民交售的粮、麻、烟、甜菜等农副产品,并优先兑现资金。
  (九)组织灾民进城务工,以工代赈。
  (十)对确因受灾严重不能如期偿还农业贷款的,凭村、乡(镇)证明,经农业银行审核,可以延期偿还。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参加自然灾害救助活动的义务。在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各级政府要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动员广大居民、动员社会力量支援灾区,实行包乡镇、包村屯、包灾户的办法支持灾区的重建工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促进救灾救济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第十一条 开展救灾捐赠活动,切实做好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做好宣传动员,坚持自愿原则,不搞摊派。尊重捐赠者的意愿,要把救灾捐赠款投放到重灾区。在接收发放救灾捐赠款物时,要做到专人负责,帐目 ,手续完备,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各县(市)、区民政部门要建立救灾款专用账户,严格救灾款的管理使用。救灾款拨到当地财政后,要立即转到民政救灾款专用账户,拨给灾区使用。实行严格把关,民主公开,跟踪反馈,保证保款专用。对违反规定,挤占挪用截留救灾款的,要依法追究 有关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要把救灾装备的改进和提高,作为科学救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各地政府批准,可从本级捐赠款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解决救灾交通工具、救灾通讯和救灾专用器材,增强紧急救助和科学查灾、核灾的能力。
  第十四条 各县(市)、区可从本地实际出发,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古代寓言可以用来论证许霆的判决书?——再谈许霆判决书的逻辑

龙城飞将


  得到许霆重审的判决结果后,我还没看到判决书,根据网上的资料,我在博客上发表文章:《许霆案判决书根本的地方不合逻辑》。在文章中,我提出判决书有五个地方存在逻辑矛盾:

  其一、既然ATM是金融机构,许霆与机器交易就是顾客与金融机构交易,为什么机器出错多给了钱,顾客要负刑事责任?

  其二、既然许霆取1000元,帐户扣1元,偷999元,许霆是为了取自己的钱偷了别人的钱,还是偷别人的钱的同时顺便取自己的钱?

  其三、刑法第三条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判决书为何回避?

  其四、既然法律适用一律平等,为何银行占了顾客便宜是民事行为,顾客占了银行要负刑事责任?

  其五、依法院的逻辑,许霆是自己认为银行不知道他在取钱。那么,如果许霆说我知道银行知道我取钱,他就不是“秘密”了?

  现在,从网上看到了判决书,仔细核对上篇文章的观点,发现我提出的问题没有错,而且也不会得到正式渠道的答复。

  下面,依据手中的判决书,继续就第五个逻辑矛盾展开一点论述。

  许霆的行为到底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人们已经质疑过多次了,但一直没有得到一个依照法律规定的答复。陆续出来许多学理解释,更有甚者,还有人提出“盗窃可以是公开的,抢夺倒可以是秘密的”,于中国人民的常理、于法律的具体规定都站不住脚。

  有人为了论证许霆的行为是“秘密”的,用古代寓言“掩耳盗铃”作比喻。说掩住耳朵的人以为主人不知道,去偷人家的门铃,结果还是被人发现了,能说这个小偷不是偷吗?许霆以为银行不知道,就去恶意取款,最终还是被抓到了,能说许霆不是“秘密窃取”吗?判决书说:“许霆系利用自动柜员机系统异常之机,自以为银行工作人员不会及时发现,非法获取银行资金”,就是这样的推理模式。

  这种推理模式存在的问题是,我国刑事法律规定不得类推,判决书却用古代寓言来推断现代刑事案件,这是不妥的。其实,这个寓言的关键问题是,这个偷东西的人并不在于他是不是掩了耳朵。去偷门铃,无论他是掩了耳朵,还是不掩耳朵,都是偷。许霆是用公开身份进入自己的帐户,与掩耳盗铃有本质的区别,这个类推是不成立的。

  所以,判决书说“辩护人关于许霆的行为不属于盗窃金融机构的辩护意见于法无据”,那么就是许霆的行为属于盗窃金融机构是于法有据了,但是,这个可以为据的法在哪里呢?

  网上流传一种说法:这次判决书采纳了我国两位刑法学泰斗的意见。对此,我们要问了,刑法学泰斗的意见是法律的规定吗?在许霆案件上,是执行刑法第三条的规定,还是执行法学泰斗的意见?

  关于其中一位泰斗,本人曾写过《关于张明楷教授的分析》进行分析。张教授在文章中对根本的问题上没有展开论述,只有说“许霆有罪是一定的”作为前提,然后又举了一些例子。我在文章中指出其逻辑矛盾。至今,未见到教授对我提出的问题的答复,在人们讲到的此判决书所采纳的他的法律意见书中,也未对我提出的问题予以考虑,仍是坚持了其逻辑上存在矛盾的观点。

  关于法学泰斗,我们还要有一些问题。另一位泰斗曾长篇大论《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 ,我曾细细地拜读大师的著作《走向哲学的刑法学》,我的观点在极大程度上受泰斗的影响。不知为什么,泰斗这次的意见却与他一贯“罪刑法定”的主张相悖了。是不是泰斗因政治的需要,脱离了学术研究的精神,离开了法律的具体规定,去遵循“司法实践”了。

  类似的事情,在司法实践中不难遇到,或者,简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在SZ市BA区法院,我们一些朋友与该法院执行局的法官就有过类似的经验。某法官依据其法院——仅仅是一个基层法院——的内部规定,这个内部规定与国家法律相冲突,秘不示人——使当事人损失十四、五万元,法院一直庇护该法官。当事人向其负责信访和法制问题的执行局秘书科长反映问题,最后却变成与之论理。

  该科长这样回答当事人:“法律问题不是我说了算,也不是你说了算,你拿来法律条文也没有用,这是司法实践”。
   
  当事人追问是谁说了算,这位可爱的秘书科长回答:“是我们领导说了算”。

  当事人一方的法学博士当场予以驳斥:“应当法律说了算,你们再大的领导也要执行法律!”

  在场的法院的五、六个人哑口无言。

  最后的结果可以想象得出来,当事人被法官“黑”了钱,不能指望要得回来?法院、检察院、政协、人大,没有一个人会理你,因为你们的案子还没有冤到许霆这样!
2008-4-3
http://blog.sina.com.cn/u/1430985877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的通知

国有资产管理局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的通知
1996年4月12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直属事业单位、行业性总公司、国家计划单列企业集团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处):
现将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4号文)转发给你们。该《批复》就法院系统不予受理的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纠纷案做了明确规定,将有力地配合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1号令《国有资产产权纠纷调处工作试行规则》的贯彻,请认真执行。
附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附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因政府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引起的纠纷是否受理问题的批复

1996年4月2日 法复〔1996〕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对一些企业国有资产以改变隶属关系或者分设新企业等方式进行调整、划转之后,出现了企业不服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的决定,要求收回已被调整、划转资产的纠纷。部分高级人民法院就人民法院是否应当受理因这类纠纷提起诉讼的问题,向我院请示,现答复如下:
一、因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调整、划转过程中引起相关国有企业之间的纠纷,应由政府或所属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处理。国有企业作为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当事人不服政府及其所属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行政法规作出的调整、划转企业国有资产决定,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凡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